熱點跟蹤 |
一、聲線毫無特點
看了多部國產動畫,幾乎沒有哪個聲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,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學院派播音出身效果,如果不睜開眼睛,真的是不知道這個聲音是來自動畫還是電視劇或者電影。當然,這也和國內缺乏專業的動畫配音演員有關,大部分動畫配音都是來自為電視、電影配音的演員,很少為單獨的角色去挑選特色的聲音就這樣,我們在各個風格迥然相異的動畫片中感受到似曾相識、大眾化的聲音,覺得了無生趣。這點對動畫片人物形象獨特性損害猶大。
反觀日本的配音界,不僅針對不同角色選擇相應聲優,而且許多優質聲優的變聲能力都特別強,能適應多種角色的聲音需要,而每個角色都塑造的栩栩如生。柯男、犬夜叉、圣斗士,哪一個不曾在漫迷心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?也有一個聲優執著幾十年不離不棄地為一個角色配音,如機器貓等,這種專業和敬業,在國內尚屬罕見。
二、配音缺乏感情
杭州動畫設計動畫在配音前就是一個幾乎無聲的作品(那些先配音后制作的除外),因此它不能像電視劇、電影一樣能給配音演員更多的啟示,一切情緒都要根據演員的揣摩和配音導演的調動,而作為配音這樣一個可以連軸轉而速成的工作,讓配音演員去花費時間研究角色也成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望,這使得流水線上作業的配音,普 沒有感情色彩的聲音,就無法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卡通形象,一個卡通形象如果蒼白無力,就很難得到觀眾,特別是青少觀眾的認同,就會沒有任何角色親和力,這對于一部動畫片來說,前期的策劃、制作等所有圍繞動畫角色所展開的工作幾乎就全部白費。
三、角色對位不準
杭州動畫設計動畫配音隊伍,沒有機動的配音演員征尋機制,就只能在現有的配音隊伍中根據個人聲音特點進行分配,因此就造成了角色定位的模式性:老人形象就是老人聲音,孩子形象就是孩子聲音,無數的動畫片中的孩子們的聲音變得千篇一律,特別是由大人們配的嗲聲嗲氣的孩子腔,根本就已經脫離現實中的孩子太遠了,也因此就偏離了其所對應的角色,使得老人不像老人,孩子不像孩子,樣板化模式化嚴重。
文字內容均由作者原創或翻譯,轉載前請務必通知本站并注明內容來源,附以
原文鏈接http://www.yzsle.com/news/149.html
本站內容歡迎分享,但拒絕有商業目的的轉載!